喜樹種子和喜樹種
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
別 名:千張樹、水桐樹、旱蓮木
英 文 名: Common Camptotheca Fruit
拉 丁 名: Camptotheca acuminata
科 名: 藍果樹 科
屬 名: 喜樹屬
一、形態(tài)獨特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
喜樹為落葉大喬木,高達40米,胸徑約1米。單葉互生,橢圓形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全緣,紙質(zhì),長8-20厘米,寬6-12厘米。春初發(fā)葉,嫩葉量紅色。6月開花,花雜性同株,頭狀花序。兩性花多頂生,雄花多腋生,為淡紅色或白色,清雅可愛。果序球形頭狀,由多數(shù)瘦果聚集而成,亦覺奇特美觀。樹干通直圓滿,樹皮微裂或平滑,呈灰白,枝條平向外展,樹冠倒卵形,姿態(tài)端直雄偉,枝多葉茂 為我國闊葉樹中的珍品之一。
二、生長迅速,適應(yīng)性強
喜樹生長快,一年生苗高可達1米,地徑粗1厘米,3-5年便可郁閉成林。高生長盛期在3-8年,10年后高生長逐漸下降,20年后逐漸下降,30年左右基本停止。直徑生長茂盛期出現(xiàn)在7-15年,20年后基本停止。直徑生長茂盛期出現(xiàn)在7-15年,20年后逐漸下降,30年左右基本停止。因此,喜樹屬前期速生樹種。
喜樹在我國自然分布于海拔300-800米的山地。在石灰?guī)r形成的鈣質(zhì)土壤及板頁巖形成的微酸性土壤均生長良好,能組成50-100畝的大小自然群落。公路兩旁、四旁與庭院栽培,均生長很好。但野生資源日漸稀少。在全國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區(qū),臺灣、廣西等地亦產(chǎn)。喜樹對氣候要求不嚴,分布地的氣候類型屬南亞熱帶、中亞熱帶半干燥或半濕潤氣候。引種栽培區(qū)域已擴大到北亞熱帶和熱帶濕潤地區(qū)及干熱河谷地帶。分布地區(qū)年平均氣溫14℃至20℃,活動積溫4700℃至7300℃,年降雨量500-1600毫米。但在干旱地區(qū),喜樹栽培僅局限水濕條件較好的地方。
喜樹為陽性樹種,深根,喜光照和潮濕。常生于土壤深厚、疏松肥沃濕潤的向陽溝谷。栽種在平地和溪邊的沖積土上生長良好,在干旱、瘠薄、土壤粘性重的山地生長較差。對酸性、中性和微堿性土壤均能適應(yīng)。較耐水濕,在河邊堤埂、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生長良好。喜樹葉片又多又大,且為紙質(zhì),容易腐爛。每年秋冬,喜樹林下總有厚厚的一層落葉,很快腐爛,形成腐殖質(zhì),對改良土壤十分有益。所以,喜樹林總是越長越好。因此,用喜樹作混交林中的伴生樹種,*為理想。
三、栽培簡易,便于大面積推廣
喜樹育苗、造林用常規(guī)方法便可,不需特別措施。一般11月采種,干燥瘦果千粒重33克(每個果有種子一粒),發(fā)芽率70%,每畝播種量5公斤左右,產(chǎn)苗3-4萬株。一年生苗高1米左右,便可出圃造林。造林初植密度2米×2米,每畝167株。
四、全身是寶,用途廣泛
喜樹的果實、根、樹皮、樹枝、葉均可入藥。果實含脂肪油19.53%,可榨油,出油率16%,供工業(yè)用。
五、育苗技術(shù)
苗圃地應(yīng)選擇在排水良好、肥沃濕潤的疏松砂質(zhì)壤土或沙壤土;忌選排水不良的粘土和前作是茄子、辣椒、紅薯等的土壤為苗圃。播種前可用溫水浸種催芽,春播采用條播,條距20~25厘米,每畝用種8~10斤。苗木發(fā)芽出土后,及時揭除蓋草,6月中旬苗木長到10厘米左右時進行*后*定苗,一般1米長的溝保留壯苗6~8株。一年生苗高可達80厘米以上,地徑0.8厘米以上,每畝產(chǎn)苗1~1.5萬株。注意加強中耕、除草、追肥、間苗、防治病蟲害。
六、造林技術(shù)
喜樹主要宜于“四旁”栽植,造林季節(jié)以12月至翌年2月為宜,多用一年生苗造林,造林密度每畝160~200株,“四旁”栽植株行距可大些,株行距一般3米左右。造林后2~3年內(nèi)要進行撫育,主要是中耕除草、抹芽修枝,追肥等工作。
喜樹木材為散孔材。紋理略斜,結(jié)構(gòu)細、均勻,質(zhì)輕軟,氣干容重0.516克,干縮中,強度小至中。干燥速度快,切削容易,切面光滑,膠粘容易,油漆后光亮性中等,不劈裂。但干燥易翹裂,不耐腐朽,易變色,釘著力弱。適于做造紙原料、膠合板、火柴、牙簽、包裝箱、繪圖板、室內(nèi)裝修、日常用具等。
喜樹作為我國特有的優(yōu)良樹種,無論作生態(tài)林、風(fēng)景林、藥用林、肥料林等栽培,都是可行的。
用 途:根皮及果實含有喜樹堿,有抗癌作用,本種生長迅速,為優(yōu)良的庭園樹和行道樹,可作為綠化城市和庭園的優(yōu)良樹種